和政: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奏响振兴发展“新乐章”
近年来,和政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立足资源优势,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以“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为奋斗目标,突出特色产业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乡土文化挖掘三大重点任务,不断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构建多点布局、全域推动、全季旅游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鲜活血液”。
(一)加大政府引导扶持,深入实施文旅富县战略。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切实让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一是以更加科学的规划设计指导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编制完成《和政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松鸣镇吊滩村、狼土泉村、桦林村,陈家集镇上王家村、买家集镇石咀村、罗家集镇小滩村6个村庄旅游规划。二是以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旅游发展之基。实施陈家集镇上王家村、松鸣镇狼土泉村、吊滩村、买家集镇石咀村、罗家集镇小滩村等5个旅游扶贫村项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栈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和铁路、买大路、吊漫路(旅游大通道和政段)等连接全县各景区的交通线路,极大提升各景区的通行能力,有效促进太子山沿线各景区开发建设步伐。三是以更加有力的创建工作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完成松鸣岩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城关镇咀头村、陈家集镇上王家村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工作,成功将罗家集镇三岔沟景区、城关镇咀头村乡语乡村旅游景区、宁河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于2022年被省文旅厅列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64.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3亿元。
(二)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打造乡村旅游“咀头模式”。县上根据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建设特色鲜明的民宿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加快发展村级经济,以城关镇咀头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渐显成效。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集体经济带动作用。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发展思路,紧抓东西协作帮扶政策机遇,村“两委”牵头,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模式,在省内率先尝试村集体经济与在村企业股份混改成立东创集团公司,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挥村集体经济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不断夯实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建设。二是健全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多样性和经营项目多元性,立足在村星级农家乐和游客体验型消费等需求,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打造集观光、药用、研学、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种植基地5个,建成特色养殖基地4个。同时,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科普研学、康养等发展模式逐具雏形。三是就近就业创收,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联农带农能力。通过在村企业、村集体经济、本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切实带农增收。乡语乡村旅游综合体、私房菜音乐餐厅、仙客来农庄主等经营主体每年稳定用工118人,特色种植田间管理工作带动当地劳动力近200人就业,土地流转直接带动全村319户农户增收,“嘴头馋”土鸡养殖带动全县6个行政村、2700余户农户增收。
(三)强化宣传推介力度,叫响和政乡村旅游品牌。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加大全县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展现“化石王国、世界和政,大禹故里、奇迹和政,花儿临夏、醉美和政”新形象,并加强与省内外旅游组织、旅游集团、旅游企业的沟通和合作,有效拓展和政潜在客源市场,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省州媒体合作,充分运用抖音、快手、携程、小红书、微游甘肃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红直播、名人采风、户外达人游临夏等活动。并鼓励广大游客、摄像爱好者拍摄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州内媒体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展示宣传,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精准化的宣传矩阵推介效应。二是创新宣传模式。及时更新文旅资源,制作旅游线路宣传折页和旅游地图,文旅H5、海报、长图、短视频,通过今日头条平台在兰州、济南、西安、西宁等重点客源城市定向投放、广泛宣传,提升“花儿临夏·醉美和政”文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走出去宣传。组织县内文旅企业、非遗传承人参加“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推介活动,通过现场推介、文艺表演、非遗展示等方式向与会人员推介和政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不断打响叫亮和政旅游品牌,为和政乡村旅游大发展打下了广泛游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