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守牢“四大底线”,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
近年来,和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强”行动战略布局,按照县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发展布局,牢牢守住防贫返贫、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四大底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不断夯实。
一是坚决守牢防贫返贫底线。我们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性任务来抓,全面落实“六必访、六必查”要求,积极推广“一键报贫”系统,健全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系统数据分析等机制,严格落实“县级干部包乡、大村长包村、帮扶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化责任体系,对未消除风险的537户监测对象,全部选派帮扶责任人,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全面落实产业扶持、就业奖补、公益性岗位、扶贫小额信贷等针对性帮扶措施,清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14户,通过“一键报贫”系统纳入监测对象23户,做到了精准识别、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全方位开展与济南市槐荫区的东西协作,深层次推进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济南市平阴县、厦门市集美区的定点帮扶和友好合作,健全完善协作机制,持续拓展合作领域,积极争取东西部财政援助资金3525万元,实施项目20个,接收捐资捐物531万元,完成消费帮扶7296万元,累计向济南及第三地输转劳动力633人,培训脱贫劳动力185人、党政干部1400人(次),协作帮扶多点开花、成效显著。
二是坚决守牢生态保护底线。坚持把生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做好上游文章,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坚决守牢生态环保底线。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动员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实施和政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2024年度森林植被恢复工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等项目,完成营造林1.89万亩,绿化美化行道90公里,草原改良0.44万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牙塘河(石咀村-水泥厂)水环境生态修复、牛津河流域(和政县段)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大力整治扬尘、烟尘、机动车尾气污染,稳步推进光伏发电和北方清洁取暖改造,今年巡查河道687余公里,生态护岸19.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67平方公里,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点3个、回收率达85.5%。多举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完成农户改厕2198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76吨、淤泥128吨,畜禽养殖粪污277吨,拆除危房、棚圈、草堆等344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和美乡村生态底色更加鲜亮。
三是坚决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主动创稳行动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全面开展“五大行动”,全方位、多渠道排查化解各类涉稳风险隐患,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建设,大力推行“五聘任一承诺”治理模式,坚决筑牢社会稳定根基,全力推动主动创稳走深走实。主动创稳以来,全县配备网格长126名、专职网格员263名、兼职网格员378名、网格工作辅助人员1582名;共排查涉稳风险61条,已化解56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47件,调解成功246件,调解率99%;受理信访事项130件,化解120件,化解率92%。
四是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和“三管三必须”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全面责任、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五大体系”要求,紧盯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景点景区、校园安全、抗旱防汛、森林防火、食品药品等领域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组织行业部门及企业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驻点包抓“百日行动”、城镇燃气专项整治等工作,整改省州反馈、县上自查、消防专项整治等方面的问题1474条,行政处罚3家次、罚款3.5万元,集中约谈40家(次),“三停”(停产、停业、停办)10家(次),依法查封6家(次),罚款8.94万元,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1家,对7家餐饮企业燃气安全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罚,办理“两违”(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作业案件1起,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