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气象局临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夏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2-21 10:19
字号:
收藏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单位:

经州政府同意,现将《临夏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临夏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构建精密监测、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气象业务体系,切实提升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气象保障能力,更好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政发〔2021〕18号)《甘肃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甘气发〔2021〕84号)《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临州府发〔2021〕24号)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一)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进一步完善。努力做到重大灾害性天气不漏报,成功应对大暴雨、冰雹、暴雪、干旱、霜冻等重大气象灾害,为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部署和人民群众避灾赢得先机,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为85分以上,均达到目标要求。做好重大活动重点领域气象保障服务,成功保障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临夏州成立60周年州庆等重大活动;建成临夏机场气象观测站,提供机场选址气象分析第一手资料,临夏机场项目预可研通过评审。高质量气象服务赢得党政部门肯定、人民群众点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区域全覆盖,人影作业点标准化率目标为100%,目前为92%,人工防雹、增雨(雪)作业效率提高10%,已布设5个固定火箭发射装置和25个高炮作业设备,2016~2020年累计开展防雹作业826点次、增雨(雪)作业121点次,为大气污染治理、确保农业生产、服务生态建设和重大活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二)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

建成临夏首部天气雷达,填补临夏雷达监测盲区,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全州2要素以上气象监测站点乡镇全覆盖,高标准建成10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国家站地面观测业务实现自动化,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到100%。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5%以上,全州已建成国家级自动气象站6个,乡镇区域自动站205个;建成乡镇气象工作站130个、气象预警发布平台6个、乡镇气象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130个;全州各县建成“村村通大喇叭”预警系统或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村村响)。打造高影响天气“五维”服务理念,做强“三个5分钟”气象服务抓手,气象预报实现了从站点、落区到格点、数字的跨越,晴雨24小时预报准确率目标在90%以上,近年来,我州晴雨预报准确率保持在85%以上,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了5~10%,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提前了3~5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3%。短期气候预测水平提高了1~3%。构建“州-县-乡-村+点”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打造创新高效闭环可靠的综合装备保障质量控制新模式,建成临夏气象数据中心。推进气象影视服务集约化,打造“临夏气象”公共气象服务品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晋升省特级。

(三)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

创新项目连续4年获省气象局表彰。全州15人取得副高级职称,1人获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先进个人,2人入选“青年优秀人才”,2人入选“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以大气科学专业为主体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整体提高10%,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整体提高10%。争取科研项目省气象局2项,州科技局8项,州气象局科技基金立项35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83篇,其中核心期刊45篇;出版技术手册2部。临夏州气象预报服务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甘肃省创新型班组,临夏州气象局被评为全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四)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持续强化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有效解决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突出矛盾。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地落实。完成和政、永靖业务用房建设,广河业务用房完成主体建设,建成综合维护保障中心、气象影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极大地改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现代化的硬件环境。临夏州气象局获“全国气象部门优秀集体”“临夏州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人大代表马天龙“两会”期间点赞临夏气象工作。

(五)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全面推进全州气象部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为气象事业发展筑牢了根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临夏州气象局晋升全国文明单位,康乐县、和政县气象局晋升省级文明单位。临夏州气象局党支部被2次表彰为先进党支部,评为“临夏州标准化建设示范党支部”;4人次被地方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发展形势

(一)机遇与挑战

持续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州气象部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领会丰富内涵,全面贯彻落实。在新的征程上,要深刻认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是社会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准确把握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要深刻认识气象工作是保障生产发展的基础力量,准确把握气象的生产要素属性,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和科技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深刻认识气象工作是保障生活富裕的基本民生服务,准确把握公益性定位,努力提供更准确、更及时、更贴心的气象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气象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深刻认识气象工作是保障生态良好的重要支撑,准确把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气象现代化。

准确把握气象强国战略对于基层的工作要求。要对照气象强国战略要求,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将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奋斗目标,加强与系列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政策、重大战略举措等的有效衔接,准确分析新发展阶段临夏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目标与任务,科学谋划、提前部署,推动以实现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天气、气候、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实现全时全要素精密气象监测;不断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要实现气象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抵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准确把握推动临夏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特点,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发展目的,推动临夏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注重发展质量,重视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坚持精益求精、以用为本,聚焦临夏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难点痛点问题,全面推动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和管理质量提升,做细做精每一个提升现代化水平建设项目。要构建科学合理、分工有序、有机统一的协同机制。加快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促进效率提升。突出预报精准在协同推进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中的“龙头作用”,以精准预报为目标提升气象观测能力,依托精准预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科技创新。在预报模式检验、气象资料应用、数据信息、智慧气象服务等方面,建立安全可靠的科研和业务技术体系。坚持改革创新,破除惯性思维,摒弃僵化思想,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动力和活力。

(二)差距与不足

“十三五”时期,临夏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进步、人民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临夏气象事业的巩固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气象发展方式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适应,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相统一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格局有待形成。二是气象服务供给依然不平衡不充分,次生灾害气象风险研判与影响评估技术的科学性、定量化不足,重点行业发展气象保障服务的针对性、多样性不足,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尚需突破。三是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提前量、精细化、针对性还有待提高,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针对临夏复杂地形下的短时强降水等预报预测方法和技术及数值模式技术支撑亟需完善。四是观测站网仍有待完善,观测要素的完善度、站网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大气垂直观测能力与雷达监测覆盖率不足,生态气象综合探测能力薄弱。五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信息基础设施、存储及计算能力水平与业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宜,数据质量亟待提高,数据价值有待深入挖掘。六是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人才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关键领域核心研发能力不足,科研与业务融合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气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持续有力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临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篇章提供坚实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二、基本原则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聚焦气象核心技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临夏气象现代化建设。

统筹兼顾,协调协同。着眼于全局,统筹中央、地方、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兼顾业务、科技、服务、人才和管理,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协同推进临夏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转变方式,绿色发展。从以往讲规模、重硬件、强基础的建设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质量提高、效益增强的建设思路转变,着力推进临夏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破解影响和制约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难题,不断加强气象法治建设,积极推进气象开放与合作。

需求牵引,共享集约。主动融入临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气象服务的切入点、发力点和突破点,联合政府机构、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共建共享。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普惠共享、智慧赋能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智能精准、结构完善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开放协同、支撑有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规范有序、高度法制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基本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气象灾害监测率80%以上,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保持在92%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平均下降10%,24小时天气预报准确率晴雨88%、气温76%,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82%,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45分钟以上,全州气象整体实力保持全省中上水平,气象保障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先导作用。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实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化行动,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向基层延伸。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保障作用,针对森林草原防火、重大污染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生态修复和生态改善等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完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危险地区人员提前转移机制。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的防范部署和应急指挥作用。将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工作纳入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城乡规划、园区建设、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评估论证。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精细化、立体化气象监测,优化站网布局,升级观测要素并结合服务需求提升布设密度。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各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建设审批等工作中按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推进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气象站建设,补空补缺气象机构,提升两县一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沿水汽输送带做好临夏大气垂直观测网。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气候趋势预测水平,建立健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信息传播体系,构建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协调机制,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精准度。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

二、提升气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丰富气象服务产品供给。将气象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需求。将气象智能观测、智能网格预报、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和分区预警等技术运用于临夏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丰富城市安全运行和智能管理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打造基于位置精细化智慧型气象服务。加大气象知识普及力度,推动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出行等公众生活,打造高质量的融媒体气象服务。

推进气象融入行业发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升黄河水利设施安全运营及重点沿河城镇安全度汛气象服务能力。提高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增强恶劣天气下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营管控气象保障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等气象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应对森林草原防火、异常高温干旱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电力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大33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临近区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衍生灾害监测。

三、加快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保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全力服务保障“牛羊菜果薯药菌花”八大特色产业,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体系。开展大宗农作物、经济林果、设施农业的气象观测和服务,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气象服务。联合开展农业保险天气指数研究,稳步推广天气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气象服务,不断拓宽农业保险气象服务领域。开展气候标志认证,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气候品牌创建,助推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

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围绕全州农业产业布局和节水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完善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站网。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气候适应性引试、重大气象灾害防御、作物病虫害预防等农业气象新技术研究。强化农业生产气象服务,保障临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完善多部门涉农专家交流会商机制,发展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四、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助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提升生态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完善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增加相关生态气象要素监测。探索开展无人机生态气象监测,增强自动化观测能力。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加强生态气象监测、生态风险气象预警、生态经济气象支撑、生态治理气象服务。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服务,强化气象灾害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服务。

科学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霾、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预警、沙尘监测预报预警等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突发环境事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气象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的精准化水平。科学评估沙尘天气事件对植被覆盖、植被质量、大气质量等的影响,提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气象决策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型和生态改善型人工增雨(雪)作业模式,争取加大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作业力度,深化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机理的基础研究。

五、坚持目标导向,持续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对标监测精密发展智能观测业务。优化升级监测站网布局,全州123个乡镇气象监测站点实现六要素全覆盖;推广雷达协同智能观测,争取建设毫米波测云雷达、激光测云雷达等,提升冰雹、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探索在典型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布设生态气象站,加强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研究,探索开展气象无人机探测能力;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业务运行;完成国家站地面观测业务自动化,加强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做好临夏雷达并入国家组网观测后的运行、考核和维护保障工作。

对标预报精准发展智能预报业务。强化实况融合分析技术研发,完善灾害性天气短中期预报技术,加强延伸期预报技术研发;提升暴雨、寒潮、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集合预报业务能力;建立强降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智能预报模型;建立从零时刻到月、季、年和精细化到乡镇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

对标服务精细发展智慧气象服务。优化完善“精准型、个性化、多元化”的智慧公共气象服务;开展交互式按需响应服务,建立基于位置的预警服务;开展场景式跨界融合服务,针对城市内涝预警和运行管理、交通与旅游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应对保障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形成各类场景式智慧城市热点气象服务;加强融媒体服务,提升智慧气象服务技术水平。继续做强“监测传输管控每5分钟1次、统计分析处理5分钟、服务传送到位5分钟”服务抓手,强化气象保障服务的精准度和提前量,气象服务用速度体现精神、质量体现实力、效益体现价值,努力做到“公共服务不死板,专业服务有特色”。

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优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保障机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军地协同的联动机制。加强基层人工影响天气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保障合理待遇,配强骨干力量,保持基层专业作业队伍稳定。

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能力。优化高炮、火箭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局。持续开展“六位一体”人影作业点标准化升级建设、作业装备自动化改造和装备升级,推广物联网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建立智能识别、科学指挥、精准作业、定量评估的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业务系统。

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保障体系。健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作业装备、弹药采购、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探索建立作业弹药专业化存储机制。完善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业务需求,谋划“十四五”科技创新任务, 构建以预防气象灾害为核心的防灾减灾体系。建成一流的以气象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智能装备、智能预报预警和智慧气象服务技术突破为重点,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的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开展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的关系研究和基于降水引发的灾害链分析及断链减灾方法研究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登记认定、应用及共享推广,高质量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重点项目。

推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各类科研业务、人才项目和创新团队,持续完善科技、人才和业务互促发展机制,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做好固态降水测雪设备研发及应用检验,搭建气象监测云监控平台及维护控制系统,做好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研发。强化气象综合装备维护保障、基层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生态保护、新能源等方向气象服务技术创新。尊重科研规律,改进科研管理,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加大新能源气象服务力度,融入智慧临夏建设。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全面提升气象综合信息化水平。

深化气象关键技术创新合作。支持气象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围绕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建立“智能网格预报+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探索开展基于场景、位置和时间的情景互动服务。加强气象服务数据汇集和大数据的挖掘,面向农业、交通、旅游、电力等重点行业开展全过程、全链条的气象服务。

持续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构建以涉密网、政府网站和气象专网为核心的气象管理信息化框架体系。强化行政管理系统使用培训,促进气象部门整体政务管理效率、效能提升和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建立有利于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按照“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原则,开展气象标准化工作。

八、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凝聚气象高质量发展动力

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和省气象局党组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发展政策措施。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范岗位管理,强化聘期任务考核,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激发人才活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与考核管理。做好人才服务,关心关爱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培育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聚焦临夏气象业务科技重要关键领域,发挥创新团队在业务攻关、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优化团队激励和考核评估机制,继续培育建设具有临夏气象业务科技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保持和提升在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九、稳步推进气象领域重点改革,抓紧关键性全局性先导性任务落实

坚决贯彻落实各项改革要求。持续深化部门“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气象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继续开展证明事项清理。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机构编制及职能,推进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重点改革。落实气象业务技术体制重点改革意见。推动业务系统“云+端”改造。依托临夏气象大数据中心,统一整合气象大数据资源,优化数据和业务流程。完善数据管理政策和考核体系,理顺建立数据管理和业务系统建设机制。完善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县以下台站运行方式。推动建立面向需求的州县级生态与气候服务业务。

全面推动研究型业务创新发展。坚持“理清思路、找准切口、突出特色、搭建载体”的工作思路。从我州实际和特色出发,“解剖麻雀”梳理现有业务工作链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制约业务发展的科学方法。制定研究型业务建设实施方案,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发挥气象预报服务创新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业务工作,加强科研攻关,促进科研和业务融合。

促进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深化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发展意见,出台落实举措。坚持集约发展和科技创新原则,着力解决发展活力和动力不足的问题,全面抓好“传统”“行业”“专项”“新能源”等四个领域专业气象服务,重点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领域,提升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交通、能源、旅游、生态环境等气象服务核心技术能力。分类推动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

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围绕“放管服”改革和气象管理工作实际,推进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废改立”。依法履行气象行业管理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气象法治宣传。建立健全气象标准实施反馈机制和效益评价机制,开展标准应用效果评估和监督检查。

第四章 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临夏州气象部门规划实施临夏州气象防灾减灾业务用房建设、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类)、临夏州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能力建设类)、临夏州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能力建设类)、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体系建设项目(服务保障类)、两县一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五个项目,总投资概算为18,029万元。

一、基础设施类

临夏州气象防灾减灾业务用房建设、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拆除现有业务用房1748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四层,建于1988年,砖混楼盖板结构)、库房67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为2909.5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高度为8.1米。

主要平面功能如下:地下一层设置消防控制室、应急值班室、气象设备储藏室、发电机房配电室、信息网络综合保障室、气象资料储藏室、其它业务用房;一层设置综合业务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台、气候分析室、决策服务室、为农服务室、预警信息发布室、应急值班室、气象信息监控室、气象卫星资料地面接收站等;二层设置综合会商平台、人影指挥中心、气象多媒体节目制作中心、应急值班室;一、二层分别设置男女卫生间及盥洗室,设置两部疏散楼梯,均为封闭楼梯间。对新建建筑面积为2909.53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实施简单装修,接通供热 、供电、通讯线路,接通给水排水等管路150米,对院坪硬化铺砖800平方米,维修外围栏180米,满足“十四五”期间临夏气象事业发展的硬件要求。

投资概算:业务用房项目投资988万元,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441万元,合计1429万元。

预期效益: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有效弥补临夏气象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大大提高临夏州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及防灾减灾能力,有利于推进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及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增强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为临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

二、能力建设类

(一)临夏州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项目背景: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海拔高低悬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临夏呈现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特征,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近年来,因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也对我州突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和气象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观测精度高、性能稳定、维护方便的乡镇自动气象站对加强我州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建设内容:升级全州地面气象监测站点211个,尤其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设气象多要素监测网络和基于5G的重点区域实况高清视频监测智能判别系统,站点监测环境改善,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研发基于位置的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挥系统APP端可实现随时随地接收气象预警服务信息,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进行临夏雷达标准化改造,加装雷达天线罩、重新改装雷达天线舱和控制舱地基,建设雷达维护保障平台。

投资概算:项目投资4800万元,争取政府立项解决。

预期效益:通过调整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升级改造区域气象观测网,全州所辖7县1市211个气象监测站点实现六要素气象监测站全覆盖,基本实现了气象监测网全覆盖和监测系统数字化,综合气象探测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监测点涵盖了常规气象要素以及环境、现代农业、生态等领域,既有对相关要素的水平监测,也有垂直监测,满足城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升天气预报准确度和对中小尺度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气象保障。

(二)临夏州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项目背景:近年来临夏州气象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改革开放,坚持在落实省气象局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中发展临夏气象事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人工影响天气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重大活动保障的重要力量。但从全省气象现代化发展水平看,临夏气象基层基础相对薄弱,气象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赶差距,加快建设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是临夏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建设内容:以临夏气象大数据中心为核心,拓展延伸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建设,主要完成以下建设:①毫米波测云雷达、激光测云雷达各1部,均布设在东乡县。②微波辐射计、气溶胶激光雷达各8部。③森林生态应用站8个,临夏县、康乐县、和政县、积石山县(各2个)。④湿地生态应用站4个,永靖县(2个)、临夏县、和政县各1个。⑤黄土高原生态应用站、农田生态应用站各8个。⑥全州增加冻土传感器5个、称重式雨量传感器6个。⑦新建常规气象观测站20个。⑧新建土壤水分站16个。

投资概算:项目投资3000万元,争取政府立项解决。

预期效益:以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建设成果为依托,运用CCJ天气雷达、测云雷达、微波辐射计、常规气象检测设备、现场灾情调查等“天地空”一体化手段,着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事业发展模式,争取临夏州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全省中游水平。

三、服务保障类

(一)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1.生态修复和改善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网格建设和系统功能提升

项目背景:黄河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黄河流域治理成效凸显,流域性洪水发生频次减少、量级降低。但从长期气候变化事实看,黄河流域暴雨洪涝多发频发的态势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加强黄河流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实施流域云水资源综合协调开发利用工程,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增加流域降水量,是突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水资源短缺的需要。

建设内容:建立县—作业点通讯网;新增配备固定火箭发射装备20套,新增移动火箭发射装备6套(指挥、作业车辆6台,火箭架6具),对现有25门37高炮进行物联网、实景监控、自动化作业改造,实现炮机械更换升级,改善25个高炮作业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弹药库1座,通过标准化作业点建设,使作业点各项软硬件条件有大幅度的完善和提高,以充分满足高炮防雹、火箭增雨(雪)作业的要求。

预期效益:通过增配火箭发射装备、地面作业点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建设标准化弹药库等项目实施,建设成时空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监测网,有效提高动态监测能力。加强对全州空中云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在黄河流域和水库汇水区开展增蓄性人工增雨(雪)作业,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逐步建成监测预报准确、作业设计与决策指挥科学、作业效果评估客观、业务布局与分工合理、业务运行流程清晰的,并与其它气象业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

2.交通气象服务

项目背景:临夏州属于黄河流域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长期以来境内各种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暴雨、道路结冰积雪、大雾、大风、高温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对公路管理带来诸多难题。没有专业的平台提供公路沿线气象监测、气象预报预警、卫星监测、气象信息出行服务查询,交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差。因此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凝练州内高速、国道、省道等主要公路的交通气象灾害致灾指标为研究适应本地交通特点的气象服务提供技术依据很有必要。

建设内容:①依托临夏机场、铁路、等级公路重点交通项目,在境内主要交通干线建设交通气象监测站点和监控设施,加强对主要交通干线天气现象、突发性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实时监测和监控,为开展交通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②根据交通气象灾害类型,整理分析全省主要交通路线实况监测资料,开展大风、路面极端温度、道路结冰、强降水等天气的交通气象预警模型和指标的研究和凝练工作,建立预报模型。③开展积雪、结冰、大风、地表温度等预报产品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基本要素诊断释用研究。④进一步提高网格预报预警产品在交通预报应用中的精准度和时空分辨率,加快实现智能网格产品在交通领域的智慧服务。⑤搭建公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实时显示分析公路交通气象实时信息、分析制作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影响评估等产品。

预期效益:完成交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加强公路交通部门与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合作;减少气象灾害不利影响,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提高公路应急预警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条件。

3.旅游气象服务

项目背景:临夏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提出打造三个“百亿”产业,其中,旅游为首位产业,打造“全域游、全季游”新格局。气象与旅游关系紧密,旅游业是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的产业,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质量和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

建设内容:①依托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在各旅游景点建设旅游气象监测站点和监控设施。②加强对旅游景区天气现象、突发性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实时监测和监控,为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及开展旅游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预期效益:实施景区旅游气象观测系统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将气象信息融入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气象信息精准高效主动推送,实现伴随式智慧旅游气象服务。

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项目背景:构建覆盖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与乡的气象精密监测网、精准预报网、精细服务网是黄河生态屏障的内在要求。流域气候特征复杂,生态脆弱性较高,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气候变化和农业区划调整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作物的布局规划、品种选择、耕作整地、田间管理、病虫监测和防治等方面更需要综合气候观测数据支撑。根据全州现代新型农业发展服务需要,不断完善农田气候和农业气象观测方式和数据,做到将气象与农业精准结合,开展现代新型农业气象试验,开展现代新型农业气候区域研究,提高农业产品技术和品质,加强农作物种植调整,合理利用的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对于提高新型作物产量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内容:开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发移动端APP应用,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预期效益: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结合全州农业发展布局,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专项气象服务,合理利用的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依托精细化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指挥系统和气象大数据中心,综合收集处理分析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数据等各类气象资料,通过加强气象数据处理和产品应用,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支撑,提高数据应用服务能力,实现气象大数据跨行业综合应用,挖掘气象数据“增值应用”价值,为气象为农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投资概算:项目投资5900万元,争取政府立项解决。

(二)两县一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背景:临夏州全州现辖7县1市,其中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无气象机构。近年来,临夏州气象局不断完善两县一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气象灾害防御布局重点不够明确,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尚未做到全天候、无缝隙和全覆盖,全社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不够健全,农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不够到位。

建设内容:全面覆盖升级建设区域气象监测站点,升级高炮作业点和火箭作业装置,完善无气象机构两县一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预期效益: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坚持趋利与避害并举,通过实施该项目,解决气象服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提高基层群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趋利避害,为两县一市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投资概算:项目投资2900万元,争取政府立项解决。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气象事业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气象工作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体制,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靠实责任,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协调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三、强化政策支持

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人社、财政、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工作。

四、建设专业队伍

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加快建设高层次气象人才队伍。围绕数值预报、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生态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建设高水平气象科技创新团队。

五、深化文明单位创建

巩固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保持全州气象部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加快气象文化建设,树行业新风,创一流单位,谱写新时代临夏气象文明新篇章。

    附件:临夏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xls

        解读链接:《临夏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