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来源:临夏州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2-04 16:00
字号:
收藏

和政府发〔2018〕53号

和政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和政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和政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和政县人民政府   

                                2018年4月12日

和政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临夏州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县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州委“抓教育百年大计”思路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逐步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到2020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措施

    (一)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位供给

    1.科学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按照“合理布局、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够用适用”的原则,结合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有效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2.落实配套建设学校政策。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妥善解决老城区改造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小规模居住区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等各类问题,确保学生就近入学。

    (二)扎实推进城乡教师流动,努力办好乡村教育

    1.因地制宜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多措并举解决好因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就学等困难问题。

    2.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等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3.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处理好学生减负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关系,稳步开展学业质量监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

1.探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推进。

2.提高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乡村小规模学校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3.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临夏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到2020年,县、乡镇中心小学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

4.创新寄宿学校办学模式。在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制,针对适龄学生逐渐减少特别是初中学生大幅减少的乡镇,完全小学与农村寄宿制初中可实行“5+4”或“4+5”学制,即小学5年与初中4年、小学4年与初中5年,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提前送到农村初中就读。    

5.探索实施教师走教制。按照“以县为主、先行试点、分类实施、逐步推广”的原则,将教师周转房建设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实施“寄宿制+周转房+走教制”的工作模式,一校一策,采取学区内走教、跨学区走教、初中教师到小学走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现有教育资源最大效益。

    (四)加大经费投入,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

    1.加大校园校舍改扩建力度。结合“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校园校舍。

    2.明确时限解决大班额问题。结合实际制订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量化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2018年,全县56人以上大班额全部消除。

    (五)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改革乡村任教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1.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

    2.盘活现有教师资源。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教师管理机制,确定1-2个乡镇进行县管校聘改革试点。要积极建立新补充教师“州考、县管、校聘”的制度,搞活学校内部用人机制,完善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

    3.破解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探索建立有利于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的政策导向,对农村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按照班师比1:2调剂配备教师。积极探索实施走教流动扩展、学科富余教师培训转(兼)岗、数字化课程代替等措施,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专业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4.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落实并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使最边远乡村的任教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设置乡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对贫困边远乡村实施倾斜政策。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加快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优先保障最边缘乡村任教的教师。

    (六)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品质

    1.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监测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机制,强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州级督导评估。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2.强化学校的统筹管理。继续以乡镇中心学校为依托设立学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学区工作职责规范,对学区内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3.完善学校治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地位,完善家长委员会,推动社区参与学校治理,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品质提升。健全校长和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校长绩效工资水平,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

    (七)改革控辍保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1.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

    2.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力度,优先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完善学生资助政策,畅通绿色升学通道,切实提高贫困家庭学生升学信心。

    (八)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1.建立以居住证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消除制度和政策性障碍,保障进城务工入员随迁子女在城镇就学、升学得到平等对待。公办和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

2.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落实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组织保障

    (一)落实政府责任,统筹推进工作。落实责任主体,加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教育资源,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提升城乡义务敦育一体化发展水平。

    (二)明确部门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同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编制完善义务教育规划,积极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发改部门要统筹考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先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财政、教育部门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公安、民政、编制、人社、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衔接,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岗位设置、编制核定、学校建设布局和用地保障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教育部门要开展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主要措施落实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审计制度,建立教育内部预算管理审计制度。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圈。加大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的综合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进一步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