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组配分类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乡镇部门链接

基层政务公开

序号 标题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和政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和接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以下简称《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有关规定,编制本指南。

一、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及范围

县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包括县政府及县政府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为县级行政机关)。县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除以下信息外,其余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一)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四)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五)县级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六)县级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该公开的从其规定)。

二、信息公开的主体及方式

(一)主动公开

1.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向社会主动公开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制发的非涉密类政府信息。主要包括:

(1)县政府“和政府发”、“和政府函”和县政府办公室“和政办发”、“和政办函”文件中宜于主动公开的文件。

(2)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及相关政策解读情况。

(3)非涉密的县政府重大活动。

(4)非涉密的领导活动、讲话。

(5)非涉密的县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内容。

(6)县政府人事任免。

(7)非涉密的县政府重大督办事项。

(8)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信息。

(9)县政府及其工作机构的领导人员简历、职务、分管工作、机构职责等信息。

公开形式:

(1)和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网址:http://www.hezheng.gov.cn)公开。

(2)县档案馆查阅。

(3)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等其他形式公开政府信息。

2.县政府授权县政府部分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负责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县发改局负责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县财政局负责发布县级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3)州生态环境和政分局负责发布环境质量公报;

(4)县统计局负责发布统计公报;

(5)县司法局负责发布县政府规章;

(6)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的县政府的其他信息。

3.县政府各组成部门按职能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非涉密情况;(责任单位:县政府各部门)

(2)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

(3)国土空间规划及执行情况;(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4)土地征收批准文件;(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5)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公开招投标及工程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财政等部门)

(6)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单位:县招商局)

(7)资源开发方面的规划、招投标资格及实施过程和结果;(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等部门)

(8)扶贫、优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

(9)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和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10)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方式、采购结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1)政府基金(专项资金)的安排,支持项目的条件、标准、申请程序、批准结果、使用和监督情况;(责任单位:县政府各部门)

(12)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及其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责任单位:县审计局)

(13)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及办理结果;(责任单位:具有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部门)

(14)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任单位: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的部门)

(15)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的目录、标准、依据;(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16)政府定价目录或指导价目录的调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17)公务员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条件等事项以及录用结果;

(18)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情况;(责任单位:县教科局)

(19)本机关的管理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领导成员及分工情况;(责任单位:县政府各部门)

(20)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公开时限:县政府各组成部门应当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调整更新,明确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并通过和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以及其他便于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的载体公开信息。以上信息的公开时限为自信息产生或变更后的20个工作日内。

(二)依申请公开

除上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其中,公众向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按以下方式办理。

1.受理机构

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受理公众向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咨询电话:0930-5521059

传    真:0930-5521777

通讯地址:和政县城关镇一号统办楼三楼

邮政编码:731200

2.申请方式

向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申请人,应当填写《和政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和政县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下载,复制有效。填写书面《申请表》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机构代为填写。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不直接受理通过电话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但申请人可通过电话咨询申请程序。

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真实载明下列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名称、文号或者便于受理机构查询的其他特征性描述;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

个人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3.申请渠道

(1)信函申请。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在信封的显著位置标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将申请邮寄至受理机构。

(2)当面申请。县政府办公室负责接收当面申请。

(3)传真申请。申请人可通过传真方式向受理机构发送申请表。

(4)互联网申请。申请人可通过和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直接填写并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4.申请处理

受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将进行登记和审核。经审核申请的内容描述不明确,或者未按要求提供相应身份证明的,受理机构将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经审核申请符合受理各项规定的,受理机构将根据《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5.申请受理时间

(1)申请人当面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提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2)申请人以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行政机关签收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以平常信函等无需签收的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于收到申请的当日与申请人确认,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3)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传真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双方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6.答复时限

受理机构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将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将于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将按程序报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受理机构征求第三方和其他机关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三、政府信息公开审查

对于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县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机构名称: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办公地址:和政县城关镇一号统办楼三楼

办公时间:8:30—12:00 14:30—18:0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930-5521059

传    真:0930-5521777

电子邮箱:1782251894@qq.com(此邮箱不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仅提供咨询等服务)

五、监督方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和政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单位名称: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0-5521059

传    真:0930-5521777

通信地址:和政县城关镇一号统办楼三楼

邮政编码:731200

2.行政复议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930-6214308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13号

邮政编码:731100

3.行政诉讼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930-6245000

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北滨河东路

邮政编码:731100

附件:和政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xls

领导简介
简       历:
工作分工:
关闭
    和政县凝聚产业动能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和政县以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为主要抓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守牢两条底线,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11554”产业发展工程,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聚焦增收致富,持续培育壮大乡村传统产业。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紧紧围绕“牛羊油果菜菌药”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11554”产业发展工程着力构建跨村连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结合各乡镇养殖基础和发展现状,引导鼓励广大群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发展设施养殖,全力打造肉牛养殖、牦牛育肥、羊养殖、林下畜禽养殖四个产业带。目前,已在新庄乡散养鸡示范村投放优质鸡苗5万多只,全县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8.96万头、31.36万只、3.65万头、37万只。同时,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劳务工作机制,落实落细扶持措施,通过采取“一对一、人盯人”动员、“点对点”精准输转、促就业行动等方式,确保脱贫劳动力应转尽转、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劳务输转4.46万人次,实现收入3.81亿元。同时,通过动员就近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帮助4868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聘用1796人、在建工程类项目吸纳1530人、帮扶车间就业1542人。

    二是深化联系对接,凝聚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合力。加大与济南市槐荫区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中国银保监会的协调联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走动对接,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明显。今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赴济南市槐荫区、中国银保监会对接衔接帮扶工作,争取到东西部财政援助资金3375万元,实施项目15个,接收捐资捐物120万元,东部地区消费帮扶1450万元,累计向济南及第三地输转劳动力299人、培训脱贫劳动力270人、培训党政干部100人,全县现有帮扶车间(工厂)28家,共吸纳就业729名,其中脱贫劳动力257名。

    三是突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大发展。以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按照“连片打造、整流域推进”的思路,以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为抓手,高站位部署、高起点规划,截止去年底,全县96个发展类村庄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紧盯改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立足农村现状,不搞大拆大建,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方法,围绕三大类23项指标,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在成功创建27个省、州、县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创建15个省级示范村、5个州级示范村、10个县级示范村,计划在30个示范村中投入资金1.29亿元,实施道路维修提升、院落硬化、厕所改造、风貌改造、文化广场提升改造等项目,目前已全面启动;同时,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正在按既定方案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有序推进。

    和政县:做好“选育管评”四字文章 助推驻村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和政县坚持把强化驻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抓好驻村干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生力军的作用,打造一支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的驻村工作队伍,坚持选优、育强、厚爱、真考相结合,全面助推驻村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精准选派聚合力,在“选”字上下功夫。按照“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标准,全面把好选派人员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采取“个人自荐+组织选派”的方式,选派168名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注重“因村派人”,坚持精准施策。结合派驻村的村情实际、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按照“先定村、再定人”的原则,将57个脱贫村、1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要与驻村干部选派条件紧密结合,实现“人”与“村”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最大效能。注重“以老带新”,激活内生动力。注重驻村干部年龄“一老一新”配比、农村工作经验“一深一浅”补齐;在轮换中,采取“压茬式轮换”方式,确保新队员不到、老队员不撤,避免断档真空,实现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全县共选派驻村干部367名,其中40周岁以下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6%。

    强化培训提能力,在“育”字上做文章。“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村级党员活动室为分阵地,通过“线上集中培训+线下交流研讨”模式,今年以来对全县36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了“全覆盖”教育培训。“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积极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外出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邀请种养殖专家进村入户开设“田间课堂”,将“大水漫灌”的课堂式输入变为“精准滴灌”的互动式交流。“结对+帮带”双向发力。建立“3+1”结对帮带机制,即派出单位主要领导为责任帮带人、乡镇主管领导为结对联系人、村党组织书记为业务指导人,通过“遍访指导”“谈心谈话”“业务知识测试”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驻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实效。

    规范管理增定力,在“管”字上出实招。健全“驻村办抓监管、各乡镇抓主管、派出单位抓协管”责任分工体系,实行考勤监管、跟踪考核、责任追究、加强指导、教育培训、宣传报道“六个常态化”管理机制,定期下发驻村工作任务清单,帮助驻村工作队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任务,确保驻村工作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坚持管在平常,驻村人员实行“钉钉”打卡,建立“一日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月一点评,一季一汇报,一年一考核”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严肃驻村工作纪律,动态掌握驻村干部在岗在位及作用发挥情况。坚持融入日常,以加强日常管理、压实工作责任为抓手,严格执行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请销假、外出报备等制度,不断提升驻村工作队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大督查检查力度,会同县纪委监委、县乡村振兴局定期不定期对驻村工作队值班值守等情况开展督查,对督查发现工作履职不到位、年龄偏大、及工作岗位调动的56名人员进行了调整轮换。今年以来,开展专项督查检查3次,下发情况通报3期。

    关心关爱聚合力,在“用”字上见实效。树立重实干、重实效、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坚持把乡村振兴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驻村期间表现优秀、作为突出贡献、群众公认的驻村干部予以重点培训、大胆提拔使用。对符合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晋级,注重从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人员中择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同时,落实县直单位派驻干部每人每天100元的驻村补贴,落实贫困村每年1万元、非贫困村1000元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办公经费,切实做到了人员精准选派、工作力量稳定、激励保障到位。

    和政县:党建引领产业旺 乡村振兴共富裕

    近年来,和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发展布局,突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举措,逐步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的深度融合,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为壮大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逐步实现“兴一业、富一村”,持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松鸣镇狼土泉村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的新模式,依托原有赤松茸种植基地,甘肃众铂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0多亩,并为当地农户提供食用菌菌种和种植技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大田种植,持续扩大赤松茸、黑木耳和高原夏菜等种植规模,有效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预计2023年年产量达到780万斤左右,年收益约208万元,就近农民年收入增加3万左右,相比去年收入增加16.9%。

    盘活用好资源资产,壮大“党建+集体经济”规模。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城关镇咀头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动文旅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修建产业观光路12公里、乡村特色民宿31间,现有星级农家乐3家、特色小吃2家。探索实践“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借助帮扶车间、东创集团、星级农家乐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赤松茸70亩、培育油菜—柴胡套种基地600亩、栽植乌龙头200亩,建设花海公园70亩、开心农场100亩、散养20万只“嘴头馋”品牌土鸡的基地,并修建了嘴头馋土鸡清真屠宰加工厂,配备了冷链物流设施,逐步实现了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带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达到200万元左右。

    立足旅游资源禀赋,做强“党建+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罗家集镇三岔沟村积极发展农家乐、田园采摘、野餐露营等,不断推动农家乐的晋等升级,推动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目前,现有农家乐12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个体户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并吸纳村内3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成立了三岔沟景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本村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运营,直接带动本村100多名群众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形成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夯实了农村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全村户均收入提高500元左右,人均收入提高150元左右。

    今后,和政县将持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创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格局,为努力实现“绿色和政、宜居和政、文化和政、幸福和政、美丽和政”而不懈奋斗。

    和政县多措并举 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近年来,和政县持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强化“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不断、力度不减、责任不松。

    一是持续监测帮扶,以扎实举措严防底线任务。始终坚持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来抓,全面落实“六必访、六必查”要求,充分利用户情信息管理系统和“甘肃一键报贫”系统,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收入稳定增加等方面,常态化实行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工作机制,按照程序及时识别监测对象,切实做到精准识别、应纳尽纳。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7户31人,其中通过甘肃“一键报贫”系统申报268户,纳入监测对象的有4户19人,现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31户1578人(脱贫不稳定户108户514人,边缘易致贫户171户815人,突发严重困难重点户52户249人),已全覆盖选派帮扶责任人、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精准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了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自农户户情信息系统和甘肃“一键报贫”系统上线以来,县上多措并举,广泛开展“甘肃一键报贫”宣传推广使用工作,及时将申报“二维码”全覆盖张贴到户,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乡村振兴局大数据中心定期不定期对农户户情系统问题数据进行及时分类反馈,要求各乡镇、包户长限期修改,对问题数据修改不及时、不准确的包户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其限期修改完善。同时,在定期召开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和重点工作调度会上进行通报调度,调度材料中既有数据分析、名次排序,还有逐项问题的修改指导意见,做到了调度有方、督促有效。

    二是压紧压实责任,以更优力量提高帮扶实效。为了“四个不摘”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体系,进一步调整充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两组(综合协调组、监督保障组)五专班(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和21个专责组,继续推行“大村长”包村、“包户长”全覆盖包户的网格化包抓工作机制,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体系。全县共122个帮扶单位,中央定点帮扶单位1个,中国银保监会,选派1名挂职副县长和1名驻村第一书记;省级帮扶单位4个,帮扶村11个,选派驻村帮扶干部11名;州级帮扶单位13个,帮扶村15个,选派驻村干部18名;县级帮扶单位104个,帮扶村122个,选派驻村干部337名;中央、省级、州级、县级共选派驻村干部367名,全县122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面落实驻村帮扶干部签到制度,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完成了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调整工作,对工作履职不到位、年龄偏大、工作岗位调动的16名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轮换,确保了驻村帮扶工作接续推进。

    三是深化联系对接,以更大力度凝聚协作合力。加大与济南市槐荫区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中国银保监会的协调联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走动对接,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明显。今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赴济南市槐荫区、中国银保监会对接衔接帮扶工作,争取到东西部财政援助资金3375万元,实施项目15个,接收捐资捐物120万元,东部地区消费帮扶1450万元,累计向济南及第三地输转劳动力299人、培训脱贫劳动力270人、培训党政干部100人,全县现有帮扶车间(工厂)28家,共吸纳就业729名,其中脱贫劳动力257名。

    和政县:多点发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近年来,和政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感恩奋进、接续奋斗,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坚持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六必访、六必查”要求,探索建立了“4+4”工作体系,常态化实行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工作机制,按程序及时识别监测对象,全覆盖选派帮扶责任人,切实做到了精准识别、应纳尽纳。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7户31人,其中通过甘肃“一键报贫”系统申报268户,纳入监测对象的有4户19人;全县现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31户1578人,已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完成劳务输转6.1万人次、创收5.6亿元,通过帮扶车间务工、在建工程吸纳等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4868名。

    二是铆足全力、调优结构,特色产业加速升级。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32万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两园驱动、三带协同”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11554”农业发展工程,持续壮大“牛羊油果菜菌药”等特色产业,下功夫打造千亩高效农业核心区1个、万亩油菜长廊1个、食用菌种植基地5个、特色种植带5个、畜牧示范带4个,农业基础持续夯实、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逐步构建起了跨村连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和政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全县种植啤特果17万亩、油菜15万亩、中药材2.9万亩、高原夏菜1万亩、水果玉米5200亩,牛存栏8.9万头、羊存栏31.4万只,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规模养殖场139个、规模养殖户5400户,成功认证“三品一标”6个,打造“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

    三是软硬兼施、内外并修,美丽乡村蝶变新生。抢抓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有利契机,以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为抓手,紧盯3大类23项指标,编制完成了96个发展类村庄规划,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方式,成功创建示范村27个,打造了一批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的和美乡村。今年,投资1.29亿元实施了30个省州县示范村(15个省级示范村,5个州级示范村,10个县级示范村)道路提升、风貌改造、文化广场提升等项目,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有序推进。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了2022年度1314户6637人搬迁任务,落实补助资金13140万元、贴息贷款914户4570万元;2023年度搬迁对象录入568户、录入率18.86%。

    四是尽锐出战、携手攻坚,定点帮扶成果丰硕。自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235万元,在产业培育、项目引进和消费帮扶等方面给予了我县倾力支援,为和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金融力量”、注入了强劲动力。2022年落实帮扶资金868.9万元,实施了乡村建设示范村“亮化工程”等6个民生项目,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418人次,完成消费帮扶990万元。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力度不减、责任不松、水平不降,落实帮扶资金170万元,完成消费帮扶162万元,组织开展培训44人次,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4263户1.9亿元、创业贷9704户9.68亿元、富农产业贷243户2466万元。

    和政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效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和政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效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今年以来,和政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强化监测帮扶,严守防止返贫底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收入稳定增加等方面,全面落实“六必访、六必查”要求,充分利用户情信息管理系统和“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常态化开展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工作机制,按照程序及时识别监测对象,并全覆盖选派帮扶责任人、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精准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了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3年,新识别监测对象7户31人,现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31户1578人。

    二是压紧压实责任,着力提升帮扶质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健全完善责任体系,调整充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大村长”包村、“包户长”包户的网格化包抓机制,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共122个帮扶单位,中央定点帮扶单位1个、省级帮扶单位4个、州级帮扶单位13个、县级帮扶单位104个,中央、省级、州级、县级共选派驻村干部367名,122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

    三是突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按照“连片打造、整流域推进”的思路,以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为抓手,高站位部署、高起点规划,通过实施道路维修提升、院落硬化、厕所改造、风貌改造、文化广场提升改造等项目,大力推进省州县示范村建设,在成功完成2022年创建任务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创建省州县级示范村30个。截至目前,总投资1.29亿元的3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已全面启动院落硬化、风貌改造等工作,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正在有序推进。

    四是深化联系对接,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坚持把社会帮扶作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东西协作平台和银保监系统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加大与济南市槐荫区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协调联系,着力汇聚乡村振兴合力。截至目前,争取到东西部财政援助资金3375万元、实施项目15个,接收捐资捐物120万元,东部地区消费帮扶1450万元,累计向济南及第三地输转劳动力299人、培训脱贫劳动力270人、培训党政干部100人,全县28家帮扶车间(工厂)吸纳就业729名,其中脱贫劳动力257名。


    镇街道部门信息
    水电气热